中国绿色时报1月5日报道(记者张一诺)2011年必将成为历史长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还有联合国宣布的国际森林年。这一年,社会政治经济稳步发展,公民的生活幸福指数逐渐升高,特别是随着政府、社会、公众生态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大家发现,山更绿了,鸟更多了,各项生态产业带来的实惠更丰厚了随着时间的巨轮不断滚动向前,人类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进步与发展,需要依靠森林里的每一棵树、湿地中的每一滴水、自然界里的每一个物种这些,紧密牵系着人类的未来与希望!由此或可解释,豹之一斑的10件大事背后,是显著增强的自然保护力度、明显加快的自然保护进度和弥足深远的生态意义。
117年后大熊猫再旅英象征中英两国友谊的大熊猫甜甜、阳光在2011年岁末抵达爱丁堡,结束了英国17年来没有中国大熊猫的历史。甜甜和阳光将在爱丁堡动物园度过10年旅英生涯。
2011年年初,中英两国签署了这项大熊猫保护研究合作协议。合作将推动两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进一步加深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
大熊猫落户英国后,爱丁堡动物园成为全球第10家拥有大熊猫的中国境外动物园。2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启动继1995年开展全国首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之后,2011年1月11日,我国启动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野生动物资源本身是不断变化的,加上近10年来,自然灾害、人为活动、城市化进程等,导致野生动物种群及其栖息地变化加剧,全国首次资源调查的数据已经不能准确反映目前的资源状况,不能满足保护决策、日常管理和国际履约事务的需要,因此第二次资源调查是适应新形势下保护实际需求的结果。
此次调查使用了高新技术,调查数据更加准确、可靠,更新的资源数据库系统更加实用、便于操作,从而更有效地服务于保护实践。3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展开国家林业局组织开展的第二次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试点于2011年3月1日启动。
本次调查距首次全国范围内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完成已有10年。根据全国野生植物资源分布特点,国家林业局确定云南、浙江、黑龙江、新疆、广西为本次调查的试点省(区)。
试点调查旨在探索更为科学合理的调查组织形式、实施模式,尝试机制创新。同时,为资源调查提供成本估算依据。
此次调查对象为试点省(区)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物种,包括极小种群物种和相对广域分布的物种,调查物种数量、分布、种群特征和生境状况。4我国首次放归人工繁育蟒蛇蟒蛇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具有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科学研究价值,为保护拯救这一濒危物种,我国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在强化野外资源保护的同时,大力促进蟒蛇人工繁育,为实施野外放归创造条件。2011年3月28日,在海南省呀诺达热带雨林地区,100条蟒蛇回归自然家园,这是我国首次放归人工繁育的蟒蛇。
除70条人工繁育个体外,还有30条经救治恢复体能的野生蟒蛇。蟒蛇在放归前进行了必要的野化训练。
同时,专家在蟒蛇体内植入了电子芯片装置,通过扫描可识别蟒蛇个体谱系等基本信息,并采用当前最先进的无线红外监控仪器,持续跟踪监测这些蟒蛇的野外生存情况。5野生动物疫病研究中心成立随着揭牌仪式上红布拉开,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野生动物疫病研究中心成立。我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步入科研先导的轨道。研究中心将根据当前我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实际,肩负起我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科研航母的职责和使命,在重大野生动物源传染性疾病研究、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与风险分析评估、病原研究、疫病防控与管理技术等多方面进一步加强研究,为实现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等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为相关部门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6野生动物疫情监测实现网络直报http://www.forestry.gov.cn这一域名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系统。从2011年7月1日起,我国野生动物疫情监测信息实现了快速报告和安全传递。
自系统启动后,各地按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信息网络直报方案》的要求,通过直报系统传报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信息,推进了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信息化建设,使及时、全面掌握监测防控动态,确保科学决策和对疫情的高效处置成为可能。7大熊猫国内借展规定出台《大熊猫国内借展管理规定》自2011年9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次就单一物种某一方面管理工作出台部门规章。
《规定》共17条,强调了大熊猫借展活动的科普宣传教育功能,明确了借展大熊猫具体条件,突出了加强野外大熊猫保护的主导思想,对进一步规范大熊猫国内借展行为、确保大熊猫圈养种群发展、促进野生动物科普宣传教育、提高公众保护意识发挥重要作用。在大熊猫濒危状态尚未得到根本改观的情况下,继续发展圈养种群、补充野外大熊猫数量仍是大熊猫保护的主要任务。虽然大熊猫国内借展的总体规模不大,但制定颁布部门规章,规范国内借展行为,对保障圈养种群健康发展、开展野生动物宣传教育、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仍然十分必要。8大熊猫开展第四次人口普查经过一年多的筹备,针对全国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第四次专项调查全面启动。
本次大熊猫调查范围包括四川、陕西和甘肃3省16个地(市、州)53个县(市、区),野外调查面积超过320万公顷,利用两年半时间,全面系统地调查我国野外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管理、分布区经济社会状况和圈养大熊猫种群现状,为推进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管理提供依据。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经开展过3次大熊猫调查工作,初步摸清了大熊猫的家底和保护情况,为强化大熊猫保护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9黄腹角雉首次飞回森林深处10只黄腹角雉跃出鸟箱,划出一道道美丽弧线,在人们的目送下飞到森林深处这是2011年10月23日,我国首次放归人工驯养繁殖的黄腹角雉时的一幕,这标志着我国濒危野生雉类动物保护由单纯的人工抢救转向放归自然的新阶段。黄腹角雉是我国特有的濒危鸟类,已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名册。
目前,自然界幸存的黄腹角雉总数不足5000只。作为雉类种群繁育基地,湖南省野生动物救护中心经过近20年的不懈努力,终于突破了黄腹角雉种群拯救繁育、放归自然和后续监测等世界性难题,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黄腹角雉人工繁育种群。
此次放归野外的10只黄腹角雉,专家和技术人员将利用无线电跟踪系统进行监测和巡护,对其生态学和行为学等方面进行研究,为将来更多黄腹角雉放归提供科学依据。10全国人工圈养华南虎破百野外是否存在华南虎目前依然未知,因为还没有包括目击等确切证据在内的证明。但是,我国目前人工圈养华南虎数量已达108只,其中51雄57雌,性别比例合理,利于种群发展。
截至2011年10月底,全国圈养华南虎数量比2010年底增加14只,其中,上海动物园是全国圈养华南虎种群规模最大的单位,总共饲养着8雄11雌共计19只华南虎。
本文来源:凯时K66app-www.midemedicine.com